研究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动态 >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转移的不是“重心”,而是不对称性:中欧和东欧在跨大西洋关系中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5-02-25 来源:Int Polit
  

A shift in (a)symmetry, not gravity:

the transformation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in transatlantic relations

转移的不是“重心”,而是不对称性:中欧和东欧在跨大西洋关系中的变化

作者:Gorana Grgić,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来源:Grgić, G. A shift in (a)symmetry, not gravity: the transformation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in transatlantic relations. Int Polit (2025).

一、摘要

关于美欧跨大西洋关系“重心东移”的说法在分析俄乌冲突时逐渐流行起来。本文挑战了这一观点,并提出了用于研究当代跨大西洋关系的替代性概念分析工具。文章倡导对跨大西洋关系进行细分,并引入了这些关系中不同类型的不对称性概念。通过考察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与中欧和东欧(CEE)关系的演变,文章证明了观察到的不对称性显著减少。文章深入研究了特朗普总统任期内的案例,以支持在那一时期美国与中欧和东欧之间的不对称性已经不如前几十年冷战后期明显的论点。在拜登总统任期内,这些趋势大多仍在继续,尤其是在俄乌地缘紧张的背景下。

二、结论

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与中欧和东欧(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CEE)之间的关系经历了显著的不对称性变化,这种变化并非简单的“重心东移”,而是关系中不对称性(asymmetry)的减少。作者通过对美国与中欧和东欧关系的历史演变分析,提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1.关系的成熟与不对称性的减少

文章指出,美国与中欧和东欧的关系从冷战后初期的高度不对称(类似于“保护人与被保护者”的关系)逐渐转变为一种更加平等的伙伴关系。这种转变并非意味着中欧和东欧取代了西欧成为跨大西洋关系的主导力量,而是表明中欧和东欧国家在跨大西洋框架内获得了更多的影响力和自主性。

2.不对称性的多维度分析

作者引入了一个概念分析框架,将跨大西洋关系中的不对称性分为三个维度:安全、经济和价值观。研究发现,自1990年代以来,美国与中欧和东欧国家在安全和经济领域的不对称性显著降低,而在价值观领域仍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在特朗普总统任期内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在拜登任期内因俄乌战争的爆发而有所缓和。

3.中欧和东欧的战略重要性提升

文章认为,中欧和东欧国家在跨大西洋关系中的战略重要性显著提升。这些国家不仅在地理上靠近俄罗斯,面临直接的安全威胁,还在应对俄乌冲突的问题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中欧和东欧国家在军事、经济和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对乌克兰的支持,使其在跨大西洋决策中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

4.跨大西洋关系的复杂性

作者强调,跨大西洋关系并非简单的“西强东弱”,而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关系。中欧和东欧国家虽然在军事和经济上仍依赖美国,但在某些领域已经展现出足够的自主性和影响力,能够与美国进行平等对话。这种关系的变化反映了国际政治中权力动态的演变,以及中欧和东欧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提升。

三、未来展望

随着中欧和东欧国家在跨大西洋关系中地位的提升,未来这种关系将继续演变。尽管美国仍然是跨大西洋关系中的主导力量,但中欧和东欧国家将在安全、经济和价值观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种变化不仅有助于增强跨大西洋联盟的凝聚力,还将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新的动力。综上所述,中欧和东欧国家在跨大西洋关系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并非简单的“重心东移”,而是关系中不对称性的减少和中欧和东欧国家影响力的提升。


编译:龚昊亮 蔡元明

中国人民大学欧亚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01月25日。研究院旨在研究新时代亚欧地区重大问题,推动中国特色亚欧研究学科建设,打造全国及全球欧亚-亚欧研究学术共同体,构建跨学科学术研究交流平台,积极为国家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做出应有贡献。研究院挂靠国家高端智库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现任执行院长为许勤华教授。